有一天,一位正在受情緒困擾的朋友跟我談論面對情感上的傷痛的難處:
朋友:如果我的腿受傷了,人們會替我檢查,幫我清理傷口,給我包紮;但是若果是情感上受傷,別人很難察覺,即使察覺到也可能只懂問候「你ok 嗎?」…… 若果ok我就不再傷痛了!
臨床心理學家:情緒上的傷痛似乎是別人看不見丶聽不到丶嗅不到丶觸不到,好像只有受傷的人才能感受到。你除了受傷,似乎還有一種孤立無援的感覺吧?
朋友: 沒錯,熟人看到的就是情緒波動的我;外人看到的就是帶上社交面具的我;同事/老師看到的就是那個常常趕不上死線丶會射波丶每個月需要請病假丶「懶惰」的人;爸媽看到的就是脆弱丶浪費他們金錢的兒子。
臨床心理學家:因為別人觸摸不到你內心深處的傷痛,只能看見表面呈現出來的你,你覺得自己常常被人誤解,很無奈。
朋友: 有時候連我自己也不知道那個傷痛是真還是裝出來的…… 我都很嬲自己,為何自己不能情緒穩定一點丶負責任一點丶勤力一點、堅強一點,不要影響其他人。我對自己也有很多批評,但我做不到,真的很辛苦。
臨床心理學家:如果這份心痛是看得見的話,你現在批評自己的傷痛,就好像在傷口上灑鹽,令自己更糾結、無力、痛上加苦,相似嗎?
朋友:(抖大氣)
臨床心理學家:你的傷痛及痛苦其實是十分真實的。能感受到傷痛是人類經歷的一部分,提醒我們內在未痊愈的創傷和未被滿足的需求,一般與失去對某人某事的深層連結 (如失戀愛、親人離世、被拒絕等)有關。美國心理學家Naomi Eisenberger團隊發現,大腦處理我們被排斥或孤立時所承受的傷痛,與處理身體疼痛的大腦區域有重疊的地方,情緒上的疼痛和身體上的疼痛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神經迴路。你的傷痛又怎會是假的?再者,我相信你體驗到的傷痛不只在情感上,更反映了在身體上,對嗎?
朋友:無動力、食慾減少、失眠、很難集中專注……
臨床心理學家:要處理傷痛,我們就需要先承認及接納傷痛的存在,好好聆聽及理解躲藏在傷痛背後複雜的情緒及需求,才能轉化傷痛並好好照顧受傷的心啊!若果我們放開傷痛是真是假的質疑,你現在會想跟你的傷痛說一句甚麼說話啊?
朋友:真的累了…不要再作無謂的掙扎,給自己一些空間療癒…我只是想好好休息...之後如何重新站起來,再作打算吧!